青年学者资助计划之“何为而治——中国当代社会治理研究”四期开放申请

社会组织凭借其专业性、灵活性、扎根性、创新性,一直积极参与并贡献于社会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在提供公共服务、扩大社会参与、推动社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社会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再加上城乡流动趋势下人口和经济空间布局的不断调整、后疫情时代的诸多挑战,都在影响着社会组织的资源投放策略。如何解读和应对这些社会现象和公共政策,厘清自身定位,审视行动方向和策略,对于社会组织至关重要。


“何为而治——中国当代社会治理研究”第四期资助计划,将关注点投向社会组织的公益实践,聚焦城乡流动下的典型社会问题,推动学术研究与公益实践联手,共同瞄准社会问题及解决方案,鼓励理论联系实践,进行成效测量、成果应用、传播与倡导等。


我们将联合公益伙伴为学者们提供鲜活、多元的实践样本及协作资源,也期待学者基于公益项目的研究,为公益实践提供更全局、动态、长期的视角和理论支撑,启发公益行动。


研究内容(以下维度供参考,可综合考虑)


与前三期资助不同的是,本期资助特别强调基于调研和案例的研究,而非纯理论研究或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我们希望受资助的学者能够从某一个与城市化和流动人口相关的具体案例入手,说明该实践项目顺利推进或遇到困难的体制和观念背景、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和具体建议等。


问题导向:社会问题包括不同层面,学者可从公益项目瞄准的社会问题分析出发,将公益实践放到社会发展大背景下,针对问题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深层次原因、议题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等进行研究;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公益实践案例、学者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资源等,针对社会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包括学理方面的归纳、一般性规律总结、路径与经验的梳理;以及从经验推广角度,来考察实践的有效性、运作原理、关键症结点及对策、未来可进一步探索的方向等;


对公共政策和公益实践提出建议。从更有效的与公益机构及服务对象对话、更有助于推动公益实践的角度。更希望学者们提出更加明确、聚焦的建议,而不只是偏学术性、笼统抽象、偏原则性的建议。


研究方向 人口流出地的可持续发展


从发展的视角,建议重点聚焦县域和镇区。参考主题: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公共服务供给(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包括强化县城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基层治理创新、为留守人群提供的各种扶持及效果等。


人口流入地的移民融入


建议重点聚焦流动人口聚居地(尤其是“城中村”)的相关研究。参考主题:


流动儿童的社区教育与发展、流动女性的社会支持与融合、城中村的更新和社区治理等;也可关注企业及社会各界为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或解决具体问题展开的实践;其他议题,比如社区治理创新、城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


案例研究对象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将联合公益行业伙伴,开放相关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为学者展开调研提供便利。学者们可基于自身资源,自行选择案例研究对象,或选择文中推荐的社会组织及其公益项目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针对流动儿童群体,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新公民计划、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资助者圆桌论坛等多家基金会及行业平台形成议题小组,共同瞄准流动儿童面临的不同层面的真实社会问题和需求,协力探索有效解决方案,并力求验证效果、讲清成效。议题小组及议题小组成员的项目如下:


在资助者圆桌论坛的专业协作下,议题小组共同开展的行动有:流动儿童教育领域议题扫描,“双减”与“5+2”政策对社区课后服务的影响一线联合调研,流动儿童问题的现状、趋势及公益组织如何应对研讨等;

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的教育议题资助项目,详见官微“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及官网

http://tongchai.org.cn/zh/

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关注的社区教育、社区空间、社区参与、区域枢纽等流动人口相关议题,详情请见机构官微“千禾社区基金会”及官网

http://www.gdharmonyfoundation.org/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的“宝藏小屋”项目,详见官微“联劝公益”及官网

https://www.lianquan.org.cn/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梦想教室”项目,详见官微“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及官网

https://www.adream.org/ 

壹基金“儿童服务站”项目,详见官微“壹基金”、“壹基金儿童关怀”及官网

https://onefoundation.cn/project/childcare/

新公民计划针对流动儿童议题研究及倡导、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等议题的项目,详见官微“新公民计划”及官网

http://www.xingongmin.org.cn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针对流动儿童社区支持、流动女性社会融合等议题,详见官微“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及官网

http://www.cmcf.org.cn/

此外,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的乡村振兴、乡村卫生健康、社区治理等议题,也欢迎大家关注。


申请要求


如果您已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案,可直接提交项目申请书,并请在项目设计中,附上相关公益项目情况介绍;如果您对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及伙伴的公益项目感兴趣、且希望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您可阅读相关项目材料进行案头研究,另一方面“流动的中国”研究网络将提供协作,通过参与式的方式,在提交项目书之前,协助学者联合公益伙伴进行讨论,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研究内容,以及各方如何参与协同等。学者可在共识基础上形成项目申请书。


对以上研究选题,可接受单个项目申请,原则上申请人应为40周岁及以下的青年学者。也可接受若干个子项目联合申请,并由项目首席专家负责组织研究团队。首席专家应为45周岁及以下,具有教授职称,负责研究板块的整体统筹规划、团队内部的互动合作及议题推动,并对研究产出负责。团队成员原则上应为40周岁及以下的青年学者,期待团队学科背景多元,能充分跨界协作。


每个子项目将获得5-8万元左右研究经费支持。


每个子项目的学者需在一年周期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最终提交的成果应包括一篇1-2万字的报告和一篇2000-3000字的简短政策报告或媒体输出短文,后者需要高度概括所研究的问题、现状、成因及政策建议。研究过程中,也请学者留意搜集调研场景照片及案例图片,以丰富基本事实的刻画。


成果如需公开发表,应注明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资助。此外,资助计划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流动之国”已推出,也请学者将发表的成果形成适于传播的通俗短文在平台发布,并欢迎通过平台传播更多相关研究成果。“流动之国”研究网络也将考虑选择优秀的案例研究报告结集出版。


我们也将基于“流动的中国”研究网络,倚借学术委员会力量,组织研讨会等学术活动,期待各位学者参与。


申请方式


感兴趣的学者请将项目计划书和个人简历,于2023年2月28日(含)前发送到liwh@cmhk.com。如学者计划选择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及伙伴的公益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还请在2023年2月8日(含)之前将感兴趣的议题、项目、研究内容等情况通过邮件形式发送到liwh@cmhk.com,后续将我们将与学者沟通。其中,子项目应包含研究的问题、意义、主要内容、方法和预期成果,篇幅不超过五页。项目首席专家应提交所申请板块的整体研究思路及团队介绍。


我们将在截止期之后一个月左右完成专家评审。

 

学术委员(按音序)

李连江   香港中文大学 

陆   铭   上海交通大学

吴晓刚   上海纽约大学

姚   洋   北京大学


资助计划简介


2020年3月,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城市酷想家”团队,正式启动青年学者资助计划之“何为而治——中国当代社会治理研究”,聚焦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构建展开研究,探索中国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之路,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首期共资助8名青年学者开展学术研究(点击详见公开发布 | 青年学者资助计划之“何为而治——中国当代社会治理研究”入选名单),第二期共资助青年学者25名(点击详见公开发布 | 青年学者资助计划之“何为而治——中国当代社会治理研究”二期入选名单),第三期共资助青年学者21名(点击详见公开发布 | 青年学者资助计划之“何为而治——中国当代社会治理研究”三期入选名单),并搭建起“流动的中国”研究网络,针对中国当代社会治理议题开展交流和持续产出。欢迎关注@流动之国。



 从“无为”到“何为” 


当2000多年前,心系天下的华夏贵族学者说到“无为而治”的时候,那时尚在小农的自然经济与乡村的天然社会时代,因此才有随顺天道的“无为”观念,并以此作为贵族的统治之术。当城市化和商品化时代不可逆转地到来,置身在这样一种全然人类创造而非过度依赖自然的文明之中,“无为”的断语就显示出了它的封闭性,统治之术则一变而为治理之策。在今天这个时代,“何为”较之“无为”具有开放性,它意味着在关系到公共事务的领域内,理应具有的探究和对话空间,存在着各种积极的可能性。文明是因有为而发生并不断进步的,并且,有为将不再是一种封闭的决断。


7e8b77ebf3846cb41d80c80a0904913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