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威宁幸福乡村卫生室

招商局聚焦乡村地区农村医疗短板,2016年起在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原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整合社会、企业和政府资源,逐步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541所,解决偏远山区人民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同时,引进专业社会力量,培育乡村医生更好地开展农村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村民健康提供全方位保障,形成了可持续的健康减贫经验模式。

 

背景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了“绊脚石”“拦路虎”。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威宁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万余人,是贵州贫困人口最多的县,面积最大的县威宁县卫生健康局2016年全面排查发现,80%的村卫生室成为危房或因其他原因而无法使用2015年,威宁县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89人,是小康目标59.3%;农村地区每千人拥有乡村医生0.78人;乡村医生合格率为70%。基层医疗服务硬件、能力和质量满足不了威宁群众的需要。同时,缺乏稳定办公场所、缺乏村民认可乡村医生职业价值感低,流失率不断攀升,医疗服务难以保障。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威宁县的定点帮扶企业,乡村卫生室为突破口,“能治病”切入,支持威宁县不断补齐村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缓解医疗资源不平衡、服务不均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关注“治好病”及“治未病”,链接专业组织提升乡村医生的基层诊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打通其职业上升通道,为威宁150多万群众构建健康脱贫保障网

 

责任行动

1.责任共担推进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按照“每个行政村有1个卫生室”的要求,基于“村卫生室作为基本医疗服务提供的基础场所”的功能定位,招商局以解决乡村医疗资源匮乏为目标,试点开展“幸福乡村卫生室建设”项目。2016年底,招商局援建2所试点幸福乡村卫生室,于2017年初竣工投用。新建村卫生室得到了县乡村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在总结两个试点村卫生室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招商局逐步推进标准化幸福乡村卫生室在威宁全县覆盖。


招商局·幸福乡村卫生室(1).jpg 

1 黑土河镇坪山村卫生室——幸福乡村卫生室001号

 

过程中,招商局与地方政府形成了“责任共担”的资金投入机制,采用了“上下协调、政社协同”的项目管理机制(如图2)。“责任共担”,即招商局和威宁县人民政府共同出资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其中招商局援助卫生室主体建设资金(标准化村卫生室28.5万元/所、中心村卫生室56万元/所),威宁卫健委承担附属设施和设备配套资金(标准化村卫生室10万元/所、中心村卫生室15万元/所)。双方还协商成立了项目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卫健局作为牵头实施单位设立项目办,促成了涵盖县-乡-村多层级、县卫健局、乡村振兴局等跨部门的项目管理运作模式,确保信息沟通和问题解决及时,推进项目顺利落地。

微信图片_20230530155055.png 

2标准化卫生建设机制来源:《幸福乡村卫生室项目评估报告》

 

2.政社协同培育村医生队伍

招商局在健康扶贫、健康减贫过程中,注重公共服务的“医防结合”支持优秀医疗资源和技术下沉,增强基层医疗服务的“软实力”。

2017年起,招商局以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为平台,在“幸福乡村卫生室项目”中配套支持威宁县卫健局对全县村医开展常见病诊断、慢性病管理等培训课程。从2019年开始,与善小公益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分别合作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培训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重点教授小儿推拿、灸疗等中医适宜技术和针对本地常见病的实操课程,帮助乡村医生有针对性地完善基础技能。同时,配合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证辅导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的培训,巩固职业发展基础,并推动社会形成关注村医能力与梯队建设的良好氛围。

“医防结合”方面,着力培育健康行为和健康意识,尤其针对特殊人群 (如孕产妇、儿童)的健康管理。与社会组织合作,在威宁县开展“儿童卫生改善综合项目”“母婴安全计划”等项目,培训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向村医普及优生优育知识。


3.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健康卫生联合行动

在国家乡村基本医疗服务的大框架以及政府的主导之下,社会组织作为有效补充,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基层社会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机构之间经验的交流和合作也必不可少2020年,招商局通过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周大福慈善基金会发起乡村健康卫生联合行动网络,联合公益力量对“乡村卫生健康”议题展开针对性系统性地干预,推动联合行动,加速乡村卫生健康事业中的服务均等性和可及性,更有效、科学、规模化地为乡村(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振兴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履职成效

1. 标准化乡村卫生室在威宁县实现全覆盖

截至2020年底,招商局集团在威宁县累计投入资金1.72亿元、支持建成幸福乡村卫生室541所(如图5),覆盖威宁全县41个乡镇150多万群众。每所卫生室设备齐全,统一设置诊断室、治疗室、输液室、观察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并配置诊断床、药品柜、电脑等常用医疗设备。标准化卫生室达到了房屋面积、外观标识、设施设备、乡村医生的“四到位”,实现了“投入使用率、功能室分开率、统一标识率”三个100%,解决了威宁县医疗资源不平衡问题。

2.村民就医条件和健康保障得到改善

2022年第三方评估评估发现,94%的村卫生室都建设在村民便利的地方,97%的院长和90%的村医认为村民来卫生室看病比以前更方便了。幸福乡村卫生室的选址基本在交通便利和人口聚集的地点,村民就医平均步行距离不超过半小时,提升了就医便利性、群众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标准化建设的乡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设施齐全,日常配备药品达80种以上,村民不用出村就能解决常见病诊治和常用药拿取等问题,基本能够满足当地群众的日常就医需求。同时,标准化乡村卫生室也提升了乡村医生的工作规范性,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就医体验。以前村民去看病可能遇不到村医,无法就医,现在村医固定上下班,卫生室门牌明确显示村医去向,村民可随时就医、有效就医,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

幸福乡村卫生室项目建设也间接推进了威宁县加强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工作。威宁县以村卫生室为服务点,组建了覆盖619个村(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对辖区贫困人口家庭大病、重病、慢性病患者开展全覆盖排查,实施动态管理服务,签约率达100%。

3.乡村医生执医环境和技术得到改善

标准化村卫生室直接改善了村医的执医环境,村医工作条件提升使得村医人数由2015年879人增至1364人,基本实现了“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执业医生”的要求,乡村医生的积极性增加,流失率减少,基层医疗队伍逐渐稳固。

村医培训项目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项目通过实用中医技术、应急救护手法等的教授,结合本地老幼群体多发病帮助乡村医生有针对性地完善基础技能,大幅度增加了除基本诊疗服务之外的收入。同时,配合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证辅导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的培训,筑牢了职业发展基础。二是创新形式促进职业进阶。项目建立终身学习机制,搭建“相伴乡医”线上教育平台,实现“课上学习、课后补习、平时复习、用时练习”的继续教育目标。三是项目注意积累优秀案例,对爱岗敬业、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的村医典型进行宣传报道,提升公众对乡村医生群体的认知,形成全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

4.政社合作为基层医疗卫生问题探索出了解决方案

幸福乡村卫生室项目是政企社合作的成功尝试,招商局与政府、社会组织形成了强有力的伙伴关系。通过调动当地政府、链接社会组织参与通过共同讨论、协商,形成非正式关系等方式充分尊重各方的自主权,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任务,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联合其他公益力量搭建乡村医生、农村健康扶贫等议题网络和平台,推动议题纵深研究和联合行动。

 

经验总结

1.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标准化进程

健康扶贫、健康减贫,不仅要解决贫困群众当下最急切的医疗需求,还要考虑人口素质的持续增强与提升。招商局援建“六室分开、药品齐全”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健全“人员齐备、有干劲、素质强”的标准化基层医疗队伍,完善“管理规范、资源下沉、技术下沉”的标准化基层医疗管理体系,助力威宁实现基层医疗从设施到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全覆盖。

2.加强政社联动实现优势互补

乡村医生培训项目为例,社会力量的介入弥补了政府在财政资金及专业力量上的缺口,也有意识的推动地方政府由最初的“组织村医培训”到“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再到“政策保障”“政府自发主导”的转变。同时网络其他基金会行业关注议题伙伴的行动经验加强横向和纵向的合作,提升项目的广度和深度,更有战略性地投放和整合资源,甚至联合探索跨部门合作模式试点。

3.加强科学策划注重可持续原则

围绕乡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招商局由点到面逐步推动威宁县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诊疗服务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到以村医能力建设为抓手,再到关注医防结合,特需人群需要以及公共教育,实现“能治病”“治好病”“治未病”的探索,以期将行动放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图景之下,并加强政府与行业的联合,探索社会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