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幸福家园” | 2018,从“心”出发

1.png


自2015年起,“招商局·幸福家园”乡村社区支持计划已经迈入第4个年头,资助了41个乡村社区支持发展项目,并撬动1:1.2社会配套资金、调动社会组织、村委会、村民等多方资源投入,在回应社会需求、挖掘社区内生动力、培育自组织、建立社区可持续发展机制等方面,均有可喜的成果及成效。


为了推动伙伴们在乡村社区发展及公益项目管理等领域专业能力的提升,2017年7月,“招商局·幸福家园”还首次举办了“能力建设工作坊”。


时隔一年,今年7月,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主办,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协办的“招商局·幸福家园”总结交流会又在成都顺利召开。获得 “幸福家园”2017年度获资助的19个项目方中,有51名社会组织、社区组织和村委代表参与了本次会议。回顾与展望,大家审视自身、取长补短、收获颇丰。


2.jpg



展示·分享



第一天的主题分享环节,10个社会组织或社区组织代表走上讲台,分享一年来的收获、经验与困惑。


尽管上台仍然很紧张,但与一年前的第一次培训会不同,伙伴们的变化特别令人惊喜。有的妇女协会凭借专业、有组织的生态环保工作,得到了村委的“购买服务”;有的社区在搭建老人服务体系基础上,还进一步探索资金互助,反哺社区公益;有的社会组织在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的系统经验,引来伙伴们的“取经”;还有项目从挖掘民俗、侗歌等地方特色,切入社区工作,探索出符合社区脉络的改变……


在一个个普通的乡村,社区组织伙伴的成长,就像一个个争先破土的种子,让社区充满希望。


3.gif


两位项目督导抛出的问题,也帮助伙伴更好的反思过往和未来工作:


“做这些活动是为了什么?不做有碍吗?”

“由社区组织做为什么会大有不同?”


吉家钦提醒大家在埋头做事同时,要思考这些活动背后的思路,所做工作与社区问题和需求的关系。社区工作是漫长的过程,以活动为参与的方法,透过以点带面的在地行动,最终应看到人的成长。在此过程中,自组织应是个动态发展过程,成立只是开头,未来应充分发挥主体性和整合在地资源的优势,并且要主动做好工作思路、经验的梳理和知识生产工作。


林炉生老师则特别提醒伙伴们关注“如何处理社会组织和村民的关系”和“如何处理社区组织与村两委和党委政府的关系”两个问题。他提到,社会组织参与村庄发展,始终存在一个退出机制,社会组织应警惕到自身是否造成了村民更多的依赖。社会组织应作为一种外力,推动村民产生内生内力并成为改变村庄的主体。他也强调了要重视村两委和党委政府在社区发展中的角色,自组织发展始终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4.jpg


“公益集市”的环节热闹又有趣,伙伴通过抽签分为三个角色:项目经理人、资方和村民。“项目经理人”要考虑如何展示自己的项目、获得资金和村民支持,而“资方”和“村民”,则要建立自己“选”项目的标准,投出手中的资金和黑豆(代表投赞成票)。过程中,各位项目经理人使尽浑身解数拉票,而角色转换,也让不少社区骨干表示,第一次站在资方角度考虑问题,深有启发。



最后获得支持最多的是儿童项目,养老类服务项目支持较少。来自广水市李店镇黄金村敬老中心的叶星梅表示,这个结果很符合现状,大家更喜欢儿童项目。但她有着坚定的立场和明确的方向,“有的老板愿意给我们投资,是想把我们三关爱的模式变成商业化的敬老院模式,我不跟他合作”。


7.jpg


吉家钦老师的点评到,一方面,作为项目经理人,在做传播工作时,想要让别人“进入”项目中来,发生人与人之间的连结——感情共鸣,这种传播才会成功,我们要会讲好故事。另一方面,作为资方,有时不能“凑热闹”,要放远目光,透过现象看到真的社会问题,做“不讨好”的事情。


8.jpg


在第一天展示·分享的最后,招商局慈善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李文荟表示,每一个项目做的事情不一样,但都包含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社区服务,一个是自组织培育,这两个要素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共同导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同项目有不同行动脉络,时间上没有先后顺序。特定的集体利益基础,吸引社区成员自我组织、共同追求,是治理存续的基础。而可行的组织化机制,不仅为集体行动提供制度保证,更培养村民相互协作、自我发展的机制与能力。这也是我们更关注的过程化目标。


可喜的是,可能从“懵懂”的行动起步,一年来,大家所在的社区沿着不同的路径,生长出了自己的样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很棒!


9.jpg



回顾·梳理



在大胆往前走过程中,也要时常花时间往回看、往“根”上看、站更高一层看,不断自我更新和强化,会走的更远。第二天,则由绿芽基金会秘书长邹伟全博士带领大家做系统的复盘。


10.jpg


从“项目顺利进行和完成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项目进行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两个问题切入,邹博士从“项目为什么产生(看设计)”、“项目管理(看过程)”、“项目的完成(看结果)”三个层面,协助大家梳理出系统的思考框架及相应指标,引导大家在感知分析中,加入框架思维,每个项目变得更加具体和清晰。


11.jpg


其中,比如“村民参与率低”的问题,林炉生老师回应说应再做分解,村民太忙,是哪些村民在忙?什么时间在忙?是农忙还是忙着打麻将?仅仅把这些问题归结于村民很忙是笼统的。通过细致分解,了解原因,问题才能化解。



参访·交流




通过参访交流,探究乡村发展多元路径、开拓视野、推动反思及行动,也是“幸福家园”的一个资助策略。


12.jpg


总结交流会期间,伙伴们参访了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成都郫都区青杠树村和成都唐元镇临石村。从文化切入的社区营造、乡村社工培育、以土地改革为抓手的“美丽乡村”建设、护水队建设经验、生态农业如何做……伙伴们有了不同的视角和收获。


13.jpg


三天的总结交流会在一场朴素的联欢晚会中画上句号。联欢晚会上,来自五湖四海的伙伴们各显其能,傣族姑娘、侗族姑娘穿上了自己的民族服装,鼓、快板、扇子等道具都亮了出来。高亢的西北民歌、激荡人心的旋鼓舞、深情款款的情歌,还有临石村本地舞蹈团队热情的“桑巴”和“恰恰”等等,丰富多彩,让人目不暇接。




改变可期




坦诚的反思、发展需求的梳理、生长点的摸索,大家都只是“总结”当做一个节点。令人欣喜的是,这一年中,以“幸福家园”为契机,伙伴们也形成自己的“网络”,不仅共同参与活动、学习,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难得可贵。交流中,提到未来怎么走,大家还提议说,不仅会搭建起自己的小网络,未来要“结对子”,互相做“定向帮扶”呢!2018,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改变。


x.jpg